
申晓峰,男,1973年生,山西河津人,山西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
艺术简历
纪念虞世南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 入展
山西省第二届书法新人展 入展
首届山西草书展 入展
山西省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一等奖
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 优秀奖
静心读临悟书道
——申晓峰的其人其书
赵 倞
2013的岁末,河东书坛的朋友都在相互打听申晓峰是哪一个?干什么的?多大年纪?
这一系列的问号,皆缘于山西省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一等奖和全国第三届草书展览优秀奖的得主——名不见经传的申晓峰。
一匹黑马就这样登台亮相了。
申晓峰 古耿龙门人氏,1973年生,大学文化,中等略瘦身材,儒雅文静,与人相见,不多言语,然总是略带微笑。了解他的人,皆认为他太过于内秀。
内秀的他,很早就与书画结了缘。
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阶段,他就在课外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点横撇捺,学颜真卿仿欧阳询。高中,与班上的爱好习字者,共同练字习书。大学,声乐专业的他,常常与美术系的学生打的火热,共同学习,共同切磋。走向社会后,无论是在乡下,还是在闹市,他都能静下心来,读书看帖,提笔习字。
从最初的唐楷,到大学期间的张迁石门汉隶,李阳冰小篆,再到工作后对草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王铎、傅山、《书谱》、黄庭坚以及近年来的章草、敦煌写经、怀素和二王的草书,无不是申晓峰的涉猎之物。
痴迷的他,是这样习练草书的。
注重读与临。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书界对此早已形成共识。然晓峰在临帖前,于读帖用功尤甚。一是在学一家之前,其对该家该帖包括时代背景、书法史地位、人物传说等等了解的比较全面比较透彻;二是他先观其整体,从作品气势入手,仔细分析每个字的结构、点画、中轴线、变化、字眼等要素;三是与古人对话,提出多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这样处理?这样处理对作品整体有什么作用等等;四是从作品大章法角度出发,分析作品的块面、线条的质感力度、标注每个字的楷书写法与用笔之法。记得多年前曾翻其《书谱》帖子,发现其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的密密麻麻,有疑问有认识有体会,相当全面,相当有见地。在此基础上就进入到临摹阶段。申晓峰临摹时,他首先从熟识每个字的草法、用笔、提按、使转出发,逐个解决字的写法与笔法,然后是组合练习,两字、三字 一行的练习,先求其形,再求其韵,求其神。
注重用纸用笔。晓峰在临帖的过程中,对纸张和毛笔比较挑剔,谁的字用什么纸、什么笔,写多大的字,在他那儿,一点儿不含糊,清楚明白。
注重节奏变化。学声乐出身的他,在学习草书的过程中,始终对作品的节奏与变化把握的比较好。诸如快慢、轻重、大小、虚实、收放、疏密、动静、高低、方圆、长短等等,晓峰都喜欢琢磨。
持之以恒。从我与他十多年的接触中,知晓内秀的他,不仅能沉下心来,不急不躁,不激不厉,板凳甘坐十年冷,而且每天都在认真临摹,从不乱写。无特殊情况,晓峰一天两个小时是完全可以确保的。
就这样通过长期的研读细临,过字形关,过技法关,打通打透某家某帖,加己意加他家法,创作作品追求结构的严谨、笔法的精到、章法的流畅、整体气势神韵的一致,然后在2013参加了一些展赛,小试牛刀,于是就有了上面的成绩。
缜密的他,是这样为人做事的。
文静的他,在单位,知道晓峰会写字的人极少。在河东书界,认识他的人也屈指可数。他虽寡言,但骨子里流淌着河津人直爽的血液,只要是他应该担当的和答应朋友的事,他都会有一个圆满的答案与结果。对领导、同事、亲朋,他谦恭有加,真诚处之,和气待之。在他不大的生活圈子里,他人气旺,指数高,是一位可信赖的朋友。去年,他乔迁新居,我在他家的柜子里发现了一大摞子先进工作者的证书,说明他的工作也非常出色,得到了单位的肯定,是一位合格的优秀的基层公务员。
这就是河东书界黑马的点点滴滴。
愿不惑之年的申晓峰,在为人为艺的路上,顺风如意!
作品选辑
.jpg)
局部1
.jpg)
局部2
.jpg)
局部3
.jpg)
局部4
.jpg)

局部1

局部2

局部3

局部4

局部5

局部6

.jpg)
局部1
.jpg)
局部2
.jpg)
局部3
.jpg)
局部4
.jpg)
.jpg)
局部1

局部2

局部3

.jpg)